《水慕容散文小說集》第54章《顏氏家訓》篇
“手握半卷書,凝眸處,思緒輕飛揚,詩情誰與共,不解其中意。
”
今讀《顏氏家訓》,書中說:“教育感化這件事,是從上向下推行的,是從先向後施行影響的。
父不慈就子不孝,兄不友愛就弟不恭敬,夫不仁義就婦不溫順了。
至於父雖慈而子要叛逆,兄雖友愛而弟要傲慢,夫雖仁義而婦要欺侮,那就是天生的兇惡之人,要用刑罰殺戮來使他畏懼,而不是用訓誨誘導能改變的。
”
可見江山易改,本性難移,足以說明人性醜陋的一面,而非三言兩語的道理可以改變的。
俗語說:“嫌你窮,怕你富,恨你有,笑你無。
人性最大的惡,就是見不得別人好。
”最後可笑的是,你竟然發現見不得你好的人不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,而往往都是你身邊所謂的“熟人”。
“人情似紙張張薄,世事如棋局局新。
佛說六親緣淺的人,是最後一世了,來結緣了緣,在這一世不欠任何人了,完成使命,下一世便不再相遇。
”
人生匆匆皆過客,何必執著是與非,一場生命的體驗,看淡得失,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
淡定且從容賞四季風光,輕許時光,慢煮茶,有容乃大,納天地萬物於胸懷。
家和萬事興,所以《顏氏家訓》上又說:“窮不怪父,孝不比兄,苦不責妻,氣不兇子。
”
“婦女習性,大多寵愛寵愛女婿而虐待兒媳婦,寵愛女婿那女兒的兄弟就會產生怨恨,虐待兒媳婦,那兒子的姐妹就易進讒言。
這樣看來女的不論出嫁還是娶進都會得罪於家,都是為母的所造成。
”
對於再婚的重組家庭,《顏氏家訓·後娶篇》有雲:“後夫多寵前夫之孤,後妻必虐前妻之子。
”無論是在古代還是放在現代,都一語闡明了再婚家庭的壞處與弊端。
所以俗語說:“寧要討飯的娘,不要當官的爹。
”
凡事都有例外,也並非所有的後夫都能接受前夫之子,主要還是看個人品性。
婚姻不易,相處不容易,不是自個親生的,難免會有敵對情緒,這就需要很大的包容心,一般人很難做到。
愛情、婚姻也不過是人生當中錦上添花的體驗,很少能成為雪中送炭的救贖。
人生裡的一場輪回,前赴後繼,循環往複。
追求不同,理解自然不同。
《顏氏家訓》說:“一偽喪百誠。
巧偽不如拙誠。
婚姻勿貪勢家。
父不慈則子不孝。
夜覺曉非,今悔昨失。
鈍學累功,不妨精熟。
光陰可惜,譬諸逝水。
教婦初來,教兒嬰孩。
學之興廢,隨世輕重。
兄弟不睦,則子侄不愛。
生不可不惜,不可苟惜。
兄弟者,分形連氣之人也。
觀天下書未遍,不得妄下雌雄。
有偏寵者,雖欲以厚之,更所以禍之。
父母威嚴而有慈,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。
與惡人居,如入鮑魚之肆,久而自臭也。
父子之嚴,不可以狎,骨肉之愛,不可以簡。
人之愛子,罕亦能均,自古及今,此弊多矣。
止凡人之鬥鬩,則堯舜之道,不如寡妻之誨諭。
兄弟之際,異於他人,望深則易怨,地親則易弭。
人之事兄,不可同於事父,何怨愛弟不及愛子乎?上智不教而成,下愚雖教無益,中庸之人,不教不知也。
父不慈則子不孝,兄不友則弟不恭,夫不義則婦不順矣!
“見一人之相,即見眾生相。
愛一人,即始眾生。
”
人生吃飽穿暖的基本需求後,又衍生無數欲望,有簡變繁,大部分苦惱因此而產生。
我突然想到“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台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。
”不由得在內心狂笑幾聲後,心生悲涼,原來不過一個“空”字了結。